紀錄片《零到一歲》研究嬰兒成長過程 足夠的安全感促進「探索能力」

你家小寶寶那雙大大的眼睛,到底在想什麼?你的態度對寶寶的性格產生何種影響?當他在爬行、學走的時候,這些運動對他的意義是什麼?你的母愛/父愛是哪裡來的?Netflix紀錄片《零到一歲》拍攝超過一年,追蹤十五個嬰兒,研究親子關係的生物學意義,總共有六集,主題分別為:愛、初嚐食物、爬行、語言、睡眠、學步。

▲▼《零到一歲》 。(圖/取自IMDb)
▲Netflix紀錄片《零到一歲》(圖/翻攝自IMDb,下同)

每個主題都用輕鬆有條理的方式,呈現各項實驗主旨與過程,讓大家對於無法做出有效溝通的嬰孩們,以及某些難以言喻的親子感情,能有更深一層認識。

例如「母愛」、「父愛」怎麼來的呢?養父母也會產生這樣的愛嗎?這些看起來很抽象的問題,都有科學的方式可以得出答案。

研究發現,當媽媽與寶寶常常彼此接觸時,兩人的催產素濃度都會提高,媽媽更想接觸寶寶,大腦給母親強烈滿足感,這也就是「母愛滿溢」的感受;更重要的是,孩子出生後的爸爸也會!跟媽媽是一樣的!只要真有照顧孩子、多接觸寶寶,催產素系統就越活躍。

此外,媽媽大腦的杏仁核(主掌恐懼)在生產後會變大,而且不會再縮回去,這幫助母親更能保護嬰孩免於危險。那麼……常被稱為「豬隊友」的爸爸呢?

研究顯示通常人父的杏仁核只有人母的四分之一大,但是這也並非絕對,因為研究人員觀察男同志伴侶時,發現當父親是主要照顧者時,他們的杏仁核會像母親一樣啟動!

▲▼《零到一歲》 。(圖/取自IMDb)




也就是說,當嬰兒的父母是一種選擇,並非只有生母或女性才會有「母愛」的發動或是對嬰孩的保護本能,只要你選擇照顧嬰孩、多親近寶寶,就可以產生親子間的親密感情。

此外,父母的教養方式,確實會影響嬰兒大腦發展。寶寶的海馬迴會因為不同的教養方式而有不同(海馬迴是學習和控制悲傷的關鍵),經過科學家們觀察後發現,父母較少積極照顧的嬰兒,海馬迴比較大,也就是說,因為這類寶寶的父母沒有幫上太多忙,所以這些嬰兒即使才半歲大,就得自行處理壓力。

這項發展會影響到寶寶的性格,父母積極照顧的孩子,會覺得世界比較安全,讓他們有時間探索周遭環境;如果嬰兒得不到這類訊號,那他們就想優先尋求安全和舒適,而不是到處探索。

▲▼《零到一歲》 。(圖/取自IMDb)

《零到一歲》也研究了母乳的神奇,原來母乳是會自動替寶寶量身訂做的!例如,母親為兒子產出的母奶更濃、能量密度更高,也就是說,母親身體會根據孩子性別分泌不同生理配方的奶水。至於給女兒喝的母乳,鈣磷比會比較高,這是對骨骼發育很重要的關鍵,而雌性發育比雄性早。

甚至,母親感應到嬰兒在對抗疾病時,她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加強製造抗體,這些抗體會進入母乳,協助嬰兒對抗病毒、細菌和病原體。母乳是反映嬰兒需求的生理對話管道,會自動補足寶寶的需求。

總之,很推薦《零到一歲》給所有家有小寶貝的父母,這系列是非常有用又有趣的「嬰兒科普」,看完一定能讓大家對育兒路上的種種更有概念。





或許你有興趣

搜尋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按個讚吧!

x